# | Question | Answer | Category |
---|---|---|---|
1 | “乳痈发于产后”,常因________。 | 乳汁郁积 | 外科学 |
2 | 中医外科“疽”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。 | 腐肉坏死 | 外科学 |
3 | 疮疡红肿热痛明显者常属____。 | 阳证 | 外科学 |
4 | 肛裂初期应避免进食____。 | 辛辣 | 外科学 |
5 | 中医外科多属热毒之证,治疗宜用____为主。 | 清热解毒 | 外科学 |
6 | 肛裂多因大便干硬及____所致。 | 便秘 | 外科学 |
7 | 中医治疗疝气多从________入手。 | 补气升提 | 外科学 |
8 | 肛裂治疗期间应保持____通畅。 | 大便 | 外科学 |
9 | 中医治疗流痰,强调________结合。 | 内外兼施 | 外科学 |
10 | 痈疽红肿热痛明显属____型疮疡。 | 实证 | 外科学 |
11 | 中医治疗骨髓炎常用________。 | 清热排脓 | 外科学 |
12 | 外科洗剂药物多用____。 | 清热解毒药 | 外科学 |
13 | 瘰疬多属________之证。 | 阴虚火旺 | 外科学 |
14 | 中医称皮肤色素沉着为________。 | 黧黑斑 | 外科学 |
15 | 面疔多发于鼻、上唇,为________所致。 | 风热毒邪 | 外科学 |
16 | 疮疡溃后不愈合多因________。 | 气血不足 | 外科学 |
17 | 疮疡初起内治常配合外用____。 | 膏药 | 外科学 |
18 | 毒疮破溃流脓不止常因____未清。 | 余毒 | 外科学 |
19 | 痈疽溃后脓液稠粘色黄属____。 | 热毒未清 | 外科学 |
20 | 手术后伤口久不愈合多因____。 | 气血亏虚 | 外科学 |
21 | 中医认为痔疮多因久坐伤脉及____所致。 | 湿热下注 | 外科学 |
22 | 痈疽破溃期内服可用____汤。 | 托里消毒 | 外科学 |
23 | 股癣属中医的____范畴。 | 蛇串疮 | 外科学 |
24 | 痈疽脓出后久不愈合需用____收口。 | 生肌散 | 外科学 |
25 | 毒疮成脓后切忌使用____药物。 | 收敛 | 外科学 |
26 | “初起如粟米,渐大如鸡卵”常用于描述________的外科疾病发展过程。 | 痈疽发病 | 外科学 |
27 | 中医术后处理常用____促进愈合。 | 外敷药 | 外科学 |
28 | 瘘管口多而不愈称为____。 | 多发肛瘘 | 外科学 |
29 | 清热解毒外洗药中常用____。 | 苦参汤 | 外科学 |
30 | 毒疮治疗过程中应注意____调养。 | 饮食 | 外科学 |
31 | 痈与疖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。 | 范围大小 | 外科学 |
32 | 疮疡病程中忌用________。 | 辛燥动血 | 外科学 |
33 | 疮口久不收口需补________。 | 气血两虚 | 外科学 |
34 | 面部疖肿称为________。 | 面疔 | 外科学 |
35 | 发背属于疮疡中____者。 | 危重 | 外科学 |
36 | “疮毒内陷,神昏谵语”,提示病势________。 | 危重 | 外科学 |
37 | 乳腺增生属中医________范畴。 | 乳癖 | 外科学 |
38 | 乳核(乳腺增生)多属中医________证。 | 肝郁气滞 | 外科学 |
39 | 乳腺增生在中医属____范畴。 | 乳癖 | 外科学 |
40 | 术后瘢痕增生属____体质。 | 瘢痕 | 外科学 |
41 | 疔毒内陷时,治疗应先用____以清热毒。 | 黄连解毒 | 外科学 |
42 | 中医治疗前列腺炎以________为主。 | 清热利湿 | 外科学 |
43 | 治疗鸡眼可用________外敷。 | 鸦胆子仁 | 外科学 |
44 | 中医外科讲究内治与________相结合。 | 外敷手术 | 外科学 |
45 | 肛裂伴剧痛难忍,多因____侵袭。 | 热毒 | 外科学 |
46 | 中医称淋巴结肿大为________。 | 瘰疬 | 外科学 |
47 | 疮口周围红肿明显为________。 | 热毒壅盛 | 外科学 |
48 | 毒疮初起红肿热痛宜选用____药膏。 | 清热 | 外科学 |
49 | 烧伤后创面溃烂不敛常因____未除。 | 湿热 | 外科学 |
50 | 《外科正宗》的作者是________。 | 陈实功 | 外科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