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| Question | Answer | Category |
---|---|---|---|
1 | 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与____密切相关。 | 形神合一 | 基础学 |
2 | 中医认为,____会导致脾失健运、湿气内生。 | 气逆咳嗽 | 基础学 |
3 | 七情致病最易影响______。 | 气机 | 基础学 |
4 | 清热泻火药主治______火热证。 | 气分 | 基础学 |
5 | ____是中医描述气血失调常用的术语。 | 调养脾胃 | 基础学 |
6 | ____常被用于解释疾病的性质和倾向。 | 气虚体质 | 基础学 |
7 | ____常见于湿邪郁滞脾胃时的证候。 | 肝火上炎 | 基础学 |
8 | 在辨证论治中,____是一种热证的表现。 | 寒邪犯肺 | 基础学 |
9 | 热证以______为主症。 | 发热口渴 | 基础学 |
10 | 疾病的发生常常与____功能失调有关。 | 心肾不交 | 基础学 |
11 | 开窍药用于______闭证。 | 神志昏迷 | 基础学 |
12 | 止血药分为凉血、化瘀、______三类。 | 收敛 | 基础学 |
13 | 玉屏风散用于气虚______。 | 自汗 | 基础学 |
14 | ____是中医学解释自然现象和人体生理病理的基础理论。 | 标本兼顾 | 基础学 |
15 | ____体现了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之一。 | 五脏六腑 | 基础学 |
16 | 泻下药主要用于______证。 | 里实便秘 | 基础学 |
17 | 中医基础理论的特点之一是____的思维方式。 | 气虚体质 | 基础学 |
18 | ____是肺肾两虚导致的咳嗽证型。 | 寒热往来 | 基础学 |
19 | ____体现了中医诊疗的个体化特点。 | 调养脾胃 | 基础学 |
20 | ____可见于外感风热邪气犯肺。 | 阳盛阴伤 | 基础学 |
21 | 中医学上,____属于水湿困脾的症状。 | 热毒炽盛 | 基础学 |
22 | 在病因分析中,____往往与饮食不节有关。 | 胃热炽盛 | 基础学 |
23 | 中医认为,健康状态依赖于____之间的平衡。 | 气机升降 | 基础学 |
24 | 在病因分析中,____往往与饮食不节有关。 | 阴阳偏盛 | 基础学 |
25 | 中医理论中,____属于先天之本。 | 阳虚体质 | 基础学 |
26 | ____是中医对火热内扰、阴虚失养病机的总结。 | 气血两虚 | 基础学 |
27 | ____是肺肾两虚导致的咳嗽证型。 | 气滞血瘀 | 基础学 |
28 | 六味地黄丸主治______阴虚证。 | 肾 | 基础学 |
29 | 中医学认为,____是调节机体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。 | 先天不足 | 基础学 |
30 | 虚证多因______不足。 | 正气虚弱 | 基础学 |
31 | ____是中医用于描述人体内在生理活动的术语。 | 形神合一 | 基础学 |
32 | 白虎汤主治阳明______证。 | 气分热 | 基础学 |
33 | ____反映了寒邪与人体阳气的对抗过程。 | 风湿痹证 | 基础学 |
34 | “怒伤肝”,说明情志影响______。 | 脏腑 | 基础学 |
35 | 补阳药用于______阳虚证。 | 肾阳 | 基础学 |
36 | 中医辨证中,____多见于阴虚患者。 | 寒邪犯肺 | 基础学 |
37 | 七情内伤中最易伤及心的是______。 | 喜极伤心 | 基础学 |
38 | 中医认为,____会导致脾失健运、湿气内生。 | 风寒袭肺 | 基础学 |
39 | 在辨证论治中,____是一种热证的表现。 | 痰湿困脾 | 基础学 |
40 | 麻黄汤中的君药是______。 | 麻黄 | 基础学 |
41 | 中医认为,____是阴虚火旺的重要病机。 | 风热犯肺 | 基础学 |
42 | 在中医理论中,____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。 | 脾主运化 | 基础学 |
43 | 中医理论中提到,____是情志不畅常见的表现。 | 阴阳偏盛 | 基础学 |
44 | 中医认为,____会导致脾失健运、湿气内生。 | 气虚发热 | 基础学 |
45 | ____是中医治疗湿热证时常见的病机。 | 风寒袭肺 | 基础学 |
46 | 疾病的发生常常与____功能失调有关。 | 肝藏血 | 基础学 |
47 | 中医理论强调人体是一个____的整体。 | 正邪斗争 | 基础学 |
48 | 中医认为,____是阴虚火旺的重要病机。 | 心脾两虚 | 基础学 |
49 | 中医理论中,____属于先天之本。 | 卫气不足 | 基础学 |
50 | ____是判断病情虚实寒热的重要依据。 | 阴虚火旺 | 基础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