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Question A B C D E Answer Category
1 苏子降气汤主治证的病机是() 外感风寒,水饮内停 外感风寒,痰热蕴肺 痰热蕴肺,肺气上逆 湿痰犯肺,肺气上逆 痰涎壅肺,肾阳不足 E 方剂学
2 归脾汤组成中含有的行气药是() 陈皮 砂仁 枳实 木香 厚朴 D 方剂学
3 主治脾胃虚寒证的方剂是() 四逆汤 小建中汤 大建中汤 理中丸 吴茱萸汤 D 方剂学
4 四逆汤的药物组成是 生附子、干姜、炙甘草· 吴茱萸、干姜、炙甘草 当归、干姜、炙甘草 生附子、干姜、芍药、炙甘草 生附子、生姜、炙甘草 A 方剂学
5 主治营血虚滞证的方剂是()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 四物汤 四君子汤 六味地黄丸 C 方剂学
6 生化汤证的病机是() 寒凝血瘀,留阻胞宫 子宫虚冷,经脉不调 冲任虚寒,瘀血阻滞 产后血虚,寒凝血瘀 产后气滞,瘀血阻滞 D 方剂学
7 清暑益气汤具有的功用是() 清暑益气,除湿健脾 祛暑解表,清热化显 清暑益气,养阴生津 清暑益气,和胃止呕 清暑利湿,和胃止呕 C 方剂学
8 大柴胡汤的主治病证是() 风热壅盛,表里俱实 外感表邪,化热入里 少阳病 少阳阳明合病 阳明腑实证 D 方剂学
9 葛根芩连汤的主治病证是 风热壅盛,表里俱实 表证未解,邪热入里证 少阳病 少阳阳明合病 阳明腑实证 B 方剂学
10 六味地黄丸中具有“三泻”作用的药物是 茯苓、山茱萸、牡丹皮 茯苓、山药、泽泻 泽泻、山药、牡丹皮 茯苓、泽泻、牡丹皮 熟地黄、山茱萸、山药 D 方剂学
11 具有清热生津功用的方剂是() 白虎汤 黄连解毒汤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银翘散 A 方剂学
12 治痰剂中常配伍的药物是 清热药 平肝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泻下药 D 方剂学
13 清胃散中具有清热解毒作用,又寓“火郁发之”之意的药物是 黄连 丹皮 升麻 当归 生地 C 方剂学
14 六味地黄丸中具有“三补”作用的药物是 熟地黄、山茱萸、牡丹皮 熟地黄、山药、泽泻 山茱萸、山药、牡丹皮 茯苓、泽泻、牡丹皮 熟地黄、山茱萸、山药 E 方剂学
15 小蓟饮子的君药是() 小蓟 木通 蒲黄 滑石 藕节 A 方剂学
16 桃核承气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下焦蓄水 下焦湿热 下焦实热 下焦热结 下焦蓄血 E 方剂学
17 具有清热燥湿,调气和血功用的方剂是 葛根芩连汤 白头翁汤 芍药汤 理中丸 参苓白术 C 方剂学
18 患者四肢厥逆,恶寒踡卧,吐利腹痛,下利清谷,神疲欲寐,口不渴,脉沉微细。治疗宜首选 四逆散 参附汤 当归四逆汤· 四逆汤 理中丸 D 方剂学
19 在服法中要求“香气大出,即取服,勿过煮”的方齐() 桑菊饮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麻黄汤 银翘散 E 方剂学
20 大柴胡汤具有的功用是() 透邪解郁,疏肝理脾 和解少阳,内泄热结 和解少阳 疏肝理气,活血止痛 解肌发汗,调和营卫 B 方剂学
21 和解剂原为治疗伤寒何经病证而设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B 方剂学
22 大柴胡汤具有的功用是 透邪解郁,疏肝理脾 和解少阳,内泄热结 和解少阳 疏肝理气,活血止痛 解肌发汗,调和营卫 B 方剂学
23 具有“辛凉透表,清热解毒”功用的方剂是() 桑菊饮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麻杏石甘汤 银翘散 E 方剂学
24 由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生地黄、川芎、赤芍药、牛膝、桔梗、柴胡、枳壳、甘草组成中方剂是() 复原活血汤 生化汤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膈下逐瘀汤 C 方剂学
25 龙胆泻肝汤中清利湿热的药物是 泽泻、木通、车前子 泽泻、车前子、茯苓 茯苓、车前子、木通 木通、泽泻、茯苓 猪苓、泽泻、木通 A 方剂学
26 大承气汤用治热结旁流,体现的治法是() 通因通用 寒因寒用 热因热用 塞因塞用 以泻代清 A 方剂学
27 主治中暑受热,气津两伤证的方剂是() 藿香正气散 六一散 清暑益气汤 香薷散 蒿芩清胆汤 C 方剂学
28 体现“透热转气”法的代表方剂是 白虎汤 黄连解毒汤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银翘散 C 方剂学
29 旋覆代赭汤具有的功用是 益气健脾,和胃降逆 温中祛寒,降气止呕 行气消痞,化痰止呕 益气和胃,散结消痞 降逆化痰,益气和胃 E 方剂学
30 四物汤与补中益气汤组成中共有的药物是() 熟地 芍药 当归 川芎 生地 C 方剂学
31 理中丸与四君子汤组成中相同的药物是 白术、干姜、人参 甘草、人参、干姜 甘草、人参、白术 人参、茯苓、甘草 人参、茯苓、白术 C 方剂学
32 表虚自汗证,治宜选用 四君子汤 青蒿鳖甲汤 小柴胡汤 清骨散 玉屏风散 E 方剂学
33 小柴胡汤证的发热特征是 身热夜甚 入暮潮热 往来寒热 日晡潮热 夜热早凉 C 方剂学
34 四逆汤的药物组成是() 生附子、干姜、炙甘草 吴茱萸、干姜、炙甘草 当归、干姜、炙甘草 生附子、干姜、芍药、炙甘草 生附子、生姜、炙甘草 A 方剂学
35 心脾气血两虚证,治宜选用(1分 四物汤 炙甘草汤 补中益气汤· 参苓白术散 归脾汤 E 方剂学
36 大承气汤的辨证要点是() 痞、满、实 痞、满 满、燥、实 痞、满、燥、实 燥、实 D 方剂学
37 主治湿热痢疾的代表方剂是 葛根芩连汤 芍药汤 白头翁汤 理中丸 参苓白术散 B 方剂学
38 归脾汤药物组成中含有的安神药是() 酸枣仁 夜交藤 合欢皮 龙骨 柏子仁 A 方剂学
39 以心悸失眠,体倦食少,崩漏,舌淡,脉细弱为证要点的方剂是() 四物汤 炙甘草汤 补中益气汤 参苓白术散 归脾汤 E 方剂学
40 下列属于龙胆泻肝汤主治病证的是() 肝胆实之上炎证 肝火犯胃证 肝郁气滞证 肝火犯肺证 肝脾郁滞证 A 方剂学
41 下列各项,不属于祛湿剂范畴的是 燥湿和胃 清热祛湿 祛风胜湿 燥湿化痰 利水渗湿 D 方剂学
42 藿香正气散中具有表里同治作用的药物 藿香 半夏 桔梗 茯苓 白术 A 方剂学
43 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是() 大柴胡汤 四逆散 痛泻要方 小柴胡汤 逍遥散 D 方剂学
44 活血祛瘀剂补阳还五汤的君药是() 桃仁 红花 当归 川芎 黄芪 E 方剂学
45 治痰剂中常配伍的药物是() 清热药 平肝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泻下药 D 方剂学
46 麻黄汤主治证的病机是() 外感风寒湿邪,兼有里热 外寒内饮 外感风寒表实 风邪犯肺 外感风寒表虚 C 方剂学
47 四逆汤所治厥逆的发病机理是 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肝郁气滞 痰阻阳郁 肾阳衰微,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血虚寒凝,阳气不得温煦四末 D 方剂学
48 外感热病,热入血分证,治宜选用 白虎汤 黄连解毒汤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银翘散 D 方剂学
49 四君子汤的主治病证是 脾胃虚寒证 湿邪困脾证 脾阳不足证 脾胃气虚证 脾虚泄泻证 D 方剂学
50 具有燥湿运脾,行气和胃功用的方剂是 藿香正气散 二陈汤 三仁汤 平胃散 半夏白术天麻汤 D 方剂学
51 活血祛瘀属于“八法”中的 温法 清法 消法 下法 和法 C 方剂学
52 羚角钩藤汤的主治病证是 肝热生风证 阴虚生风证 血虚生风证 类中风 血燥生风证 A 方剂学
53 立法体现“行血则便脓自愈,调气则后重自除”的是() 葛根芩连汤 芍药汤 乌梅丸 四神丸 真人养脏汤 B 方剂学
54 四逆汤所治厥逆的发病机理是() 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肝郁气滞 痰阻阳郁 肾阳衰微,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血虚寒凝,阳气不得温煦四末 D 方剂学
55 清暑益气汤具有的功用是 清暑益气,除湿健脾 祛暑解表,清热化显 清暑益气,养阴生津 清暑益气,和胃止呕 清暑利湿,和胃止呕 C 方剂学
56 症见腰膝酸软,头晕目眩,视物昏花,耳鸣耳聋,盗汗,消渴,手足心热,舌红少苔,脉沉细数,宜首选 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六味地黄丸 归脾汤 四物汤 C 方剂学
57 小建中汤具有的功用是() 温中补虚,调和营卫 温中补虚,降逆止痛 温中补虚,理气和胃 温中补虚,降逆止呕 温中补虚,和里缓急 E 方剂学
58 小建中汤的组成中不包含 饴糖 桂枝 吴茱萸 生姜 芍药 C 方剂学
59 由木通、生地、竹叶、生甘草梢组成的方剂是 清胃散 导赤散 泻白散 定喘汤 玉女煎 B 方剂学
60 生化汤证的病机是() 寒凝血瘀,留阻胞宫 子宫虚冷,经脉不调 冲任虚寒,瘀血阻滞 产后血虚,寒凝血瘀 产后气滞,瘀血阻滞 D 方剂学
61 由犀角、生地、芍药、丹皮组成的方剂是 白虎汤 黄连解毒汤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银翘散 D 方剂学
62 三仁汤中有“宣上、畅中、渗下”作用的药物是() 杏仁、白蔻仁、桃仁 杏仁、桃仁、瓜夔仁 杏仁、郁李仁、薏苡仁 杏仁、薏苡仁、桃仁 杏仁、白蔻仁、慧苡仁 E 方剂学
63 川芎茶调散中,善治少阳、太阳、阳明经头痛的药物是 川芎、羌活、白芷 川芎、荆芥、防风 川芎、细辛、白芷 川芎、羌活、薄荷 川芎、防风、薄荷C A 方剂学
64 葛根黄芩黄连汤具有的功用是 清热解毒 解表清里 解表攻里 解表温里 辛凉解表 B 方剂学
65 理中丸药物组成中不包括() 人参 干姜 白术 甘草 生姜 E 方剂学
66 肺热咳喘证,治宜选用() 麻黄汤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麻杏石甘汤 败毒散 D 方剂学
67 葛根黄芩黄连汤具有的功用是() 清热解毒 解表清里 解表攻里 解表温里 辛凉解表 A 方剂学
68 黄土汤具有的功用是() 温阳健脾,养血止血 温补脾胃,温经止血 温阳健脾,补气摄血 益气健脾,养血止血 补血养血,收敛止血 A 方剂学
69 玉屏风散的主治病证是() 营卫失调,恶寒自汗 表虚自汗,易感风邪 阴虚火旺,汗液外泄 暑热耗气,短气自汗 湿热内盛,自汗盗汗 B 方剂学
70 患者四肢厥逆,恶寒踡卧,吐利腹痛,下利清谷,神疲欲寐,口不渴,脉沉微细。治疗宜首选() 四逆散 参附汤 当归四逆汤 四逆汤 理中丸 D 方剂学
71 六味地黄丸具有的功用是 养心安神 滋阴补肾 健脾和胃 滋阴疏肝 滋阴降火 B 方剂学
72 归脾汤组成中含有的行气药是 陈皮 砂仁 枳实 木香 厚朴 D 方剂学
73 清胃散中具有清热解毒作用,又寓“火郁发之”之意() 黄连 丹皮 升麻 当归 生地 C 方剂学
74 桃核承气汤主治证的病机是() 下焦蓄水 下焦湿热 下焦实热 下焦热结 下焦蓄血 E 方剂学
75 羚角钩藤汤的主治病证是() 肝热生风证 阴虚生风证 血虚生风证 类中风 血燥生风证 A 方剂学
76 患者半身不遂一年余,口眼歪斜,言语不利,周身乏力,小便失禁,舌淡,苔白,脉虚缓,治宜首选() 补阳还五汤 大秦艽汤 大定风珠 镇肝熄风汤 地黄饮子 A 方剂学
77 九味羌活汤组成中不包括下列哪味药物() 防风 细辛 葛根 生地 黄芩 C 方剂学
78 主治脾约证(肠胃燥热之便秘证)的方剂是() 黄龙汤 济川煎 五仁丸 麻子仁丸 增液承气汤 D 方剂学
79 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应除外 麻黄、桂枝 干姜、细辛 芍药、五味子 半夏、甘草 生姜、细辛 E 方剂学
80 具有补血和血功用的方剂是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 四物汤 四君子汤 六味地黄丸 C 方剂学
81 平胃散与藿香正气散共有的药物是() 苍术、白术、甘草 厚朴、陈皮、藿香 白术、茯苓、甘草 陈皮、厚朴、甘草 苍术、厚朴、甘草 D 方剂学
82 由犀角、生地、芍药、丹皮组成的方剂是() 白虎汤 黄连解毒汤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银翘散 D 方剂学
83 小建中汤的主治病证是 肝寒犯胃证 虚劳里急证 阳衰寒厥证 血虚寒厥证 阳郁厥逆证 B 方剂学
84 茵陈蒿汤主治证的病机是() 湿热外感 湿热流注 寒湿困脾 湿热郁蒸 湿浊内阻 C 方剂学
85 由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粳米组成的方剂是 清胃散 导赤散 泻白散 定喘汤 玉女煎 B 方剂学
86 保和丸中清热散结的药物是 黄芩 黄连 连翘 栀子 黄柏 B 方剂学
87 补气升阳的代表方剂是() 生脉散 补中益气汤 参苓白术散 玉屏风散 四君子汤 B 方剂学
88 下列各项,不属于祛湿剂范畴的是() 燥湿和胃 清热祛湿 祛风胜湿 燥湿化痰 利水渗湿 D 方剂学
89 大承气汤具有的功用是() 峻下热结 泻下逐水 温下积滞 润肠通便 缓下热结 A 方剂学
90 小建中汤具有的功用是 温中补虚,调和营卫 温中补虚,降逆止痛 温中补虚,理气和胃 温中补虚,降逆止呕 温中补虚,和里缓急 E 方剂学
91 具有滋阴息风功用的方剂是() 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 大定风珠 天麻钩藤饮 安宫牛黄丸 C 方剂学
92 小建中汤的主治病证是() 肝寒犯胃证 虚劳里急证 阳衰寒厥证 血虚寒厥证 阳郁厥逆证 B 方剂学
93 参苓白术散的组成中包含() 人参、麦芽 白术、神曲 茯苓、山药 茯苓、半夏 人参、黄芪 C 方剂学
94 芍药汤的药物组成中包含() 木香 陈皮 枳实 厚朴 桔梗 A 方剂学
95 芍药汤的药物组成中包含 木香 陈皮 枳实 厚朴 桔梗 A 方剂学
96 凉膈散的组成含有 大黄、山栀、黄芩 大黄、芒硝、厚朴 大黄、山栀、黄连 芒硝、连翘、黄柏 芒硝、薄荷、银花 A 方剂学
97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主治证是: 虚劳里急证 血虚寒厥证 虚寒腹痛证 血痹证 脾胃虚寒证 D 方剂学
98 玉女煎的功用是 清胃热、滋胃阴 泻火解毒 清肝泻火 清热解毒,凉血泻火 清心利水养阴 A 方剂学
99 旋覆代赭汤的臣药是 旋覆花、人参、半夏 代赭石、半夏、人参 旋覆花、生姜、半夏 代赭石、生姜、半夏 代赭石、人参、生姜 D 方剂学
100 败毒散主治 阴虚外感 气血两虚 阳虚外感 血虚外感 气虚外感 E 方剂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