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Question A B C D E Answer Category
1 数脉的脉象特征是 脉来急速,一息七至以上 脉来急促,一息五六至 厥厥动摇,一息五至以上 脉来滑数,一息四五至 一息五至以上,时而一止 B 诊断学
2 数脉的特征是 脉来一息四至 脉来一息四五至 脉来一息五六至 脉来一息五到七至 脉来一息七八至 C 诊断学
3 数脉见于 寒证或实热证 邪闭 阴寒内盛 气虚 虚热证 E 诊断学
4 水逆证的呕吐特点是 吐利并作 饮后即吐 朝食暮吐 呕吐酸腐 呕吐如喷 B 诊断学
5 水入即吐者多属 湿热证 热盛伤津 阴虚 水饮内停 瘀血 D 诊断学
6 水液停聚的病理产物,由稀到稠的顺序是:() 湿—痰—水—饮 湿—水—饮—痰 饮—水—湿—痰 痰—饮—水—湿 水—湿—痰—饮 B 诊断学
7 水肿先从头面肿起,起病急骤,兼见发热恶寒可以诊断为:() 风湿犯表证 脾肾阳虚证 寒湿困脾证 风水相搏证 湿溢肌表证 C 诊断学
8 睡时汗出,醒后汗止者是:() 自汗 盗汗 大汗 战汗 头汗 B 诊断学
9 属于“痰热闭神”否定性资料的是 昏迷不知人 语言不清楚 喉间有痰声 无发热面赤 苔黄腻脉滑 D 诊断学
10 属于除中表现的是 食欲旺盛 食量逐渐减少 食量逐渐增加 饥而不欲食 重病突然欲食 E 诊断学
11 属于疾病名称的是 心肾不交 肠痈 血热 血瘀 表寒 B 诊断学
12 属于肾阳虚证常见证候的是 腰痛强直,转侧不利 腰膝酸冷,性欲减退 呼多吸少,动则喘甚 烦热盗汗,早泄梦遗 形寒肢冷,舌淡脉弱 B 诊断学
13 属于阳脏人表现的是 体形瘦长 头长 颈部细长 肩宽胸厚 体姿多前屈 D 诊断学
14 属于正常范围的脉象是:() 大脉 滑脉 洪脉 实脉 数脉 B 诊断学
15 四肢麻木,痿废不用,多为 风寒入络 气血两虚 风痰阻络 寒湿阻滞 脾胃虚弱 E 诊断学
16 素体虚衰,外邪入侵而出现三阴经证候,称为:() 越经传 并病 循经传 表里传 直中 C 诊断学
17 随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轻微改变的面色,称为 病色 主色 客色 善色 恶色 C 诊断学
18 所谓“因虚致实”,主要体现哪种辩证关系 对立关系 统一关系 邪正关系 因果关系 真假关系 D 诊断学
19 苔白而滑腻者为 寒湿内蕴 食积化热 热盛伤津 瘀血内停 热入营血 A 诊断学
20 苔薄白而干,多见于 外感水湿 脾肾阳虚 水湿内停 外感风热 阴液亏损 D 诊断学
21 某患者胸背彻痛剧烈,发病急骤,面色青灰,多因 肺热炽盛 痰热壅肺 饮停胸胁 痰瘀阻滞肺络 心脉急骤闭塞 E 诊断学
22 某男孩8岁近日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嗳出酸腐气味大便不调苔厚腻脉滑。此属 胃气虚证 湿热蕴脾证 食滞胃脘证 胃火炽盛证 C 诊断学
23 某女病人阴部灼热搔痒带下黄臭舌苔黄腻脉滑而数证属 肝胆湿热证 膀胱湿热证 下焦湿热证 肝经湿热证 脾胃湿热证 D 诊断学
24 某女患者月经量突然剧增,伴面色苍白,气少息微,大汗淋漓,手足厥冷,舌淡,脉细弱,证属 气不摄血证 气随血脱证 气血两虚证 血虚证 气虚证 B 诊断学
25 某些非特异性资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,可以成为 必要性资料 偶见性资料 否定性资料 一般性资料 特征性资料 E 诊断学
26 某心脉痹阻患者心胸闷痛,体胖痰多,身重困倦,其病因多为 瘀阻 痰凝 寒滞 气郁 阴虚 B 诊断学
27 木火刑金是指何证:() 肝火犯肺证 肝脾不调证 肝郁气滞证 肝胃不和证 肝火上炎证 A 诊断学
28 目胞浮肿,多属 脾虚水肿 津液耗伤 肝胆火炽 肾精耗竭 脾胃虚衰 A 诊断学
29 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哪项错误 目眦为“血轮” 白珠为“气轮” 瞳人属“水轮” 目胞属“肉轮” 黑睛为“水轮” E 诊断学
30 目眩的表现为() 视物不清 视物旋转 视物昏花 视力丧失 目睛上视 B 诊断学
31 年高体弱,小便淋沥不尽,夜尿多,神疲,气短,动则汗 气虚证 气陷证 气不固证 气脱证 血脱证 A 诊断学
32 尿后余沥是由下述何项所致:() 肾阳不足 肾阴亏损 瘀血内阻 肾气不足 膀胱湿热 D 诊断学
33 女子闭经多见于 肾虚水泛证 肾阴虚证 肾精不足证 肾气不固证 肾阳虚证 C 诊断学
34 女子宫寒不孕常见于何证:() 肾精不足证 肾气不固证 肾阳虚证 肾不纳气证 肾阴虚证 C 诊断学
35 呕声壮厉,吐势较猛,呕吐物呈黏稠黄水,多为 实热之证 虚寒之证 热扰神明 食滞胃脘 阴虚胃热 A 诊断学
36 呕吐呈喷射状属于 热扰神明 肝气犯胃 胃痛 反胃 A 诊断学
37 呕吐呈喷射状.属于:() 热扰神明 肝气犯胃 胃痛 反胃 A 诊断学
38 呕吐呈喷射状者,多为 实热之证 虚寒之证 热扰神明 食滞胃脘 阴虚胃热 C 诊断学
39 呕吐物秽浊酸臭,多属:() 寒呕 热呕 食积 痰饮 湿热 B 诊断学
40 呕吐物秽浊有酸臭味者,多属 感寒 胃热 伤食 痰饮 肝胆郁热 B 诊断学
41 目眩欲仆,头摇肢麻,言謇,舌红,脉弦细数,应诊为:() 阴虚动风证 血虚生风证 肝阳化风证 热极生风证 肝阳上亢证 E 诊断学
42 哪项为病名 膀胱湿热 面色苍白 胃肠病变 外感内伤 混合痔 E 诊断学
43 哪项为证名 膀胱湿热 面色苍白 胃肠病变 外感内伤 混合痔 A 诊断学
44 哪项为症名 膀胱湿热 面色苍白 胃肠病变 外感内伤 混合痔 B 诊断学
45 男子滑精多见于 肾虚水泛证 肾阴虚证 肾精不足证 肾气不固证 肾阳虚证 D 诊断学
46 腻苔的特征是:() 苔质疏松粗大而厚 舌苔水滑 苔质细腻致密 苔质颗粒不清 以上都不是 C 诊断学
47 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:() 呃逆 出血 腹胀 便溏 内脏下垂 A 诊断学
48 脾病虚证的基础证型是:() 脾不统血证 脾虚气陷证 脾胃气虚证 脾气虚证 脾阳虚证 A 诊断学
49 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 胃脘胀痛 嗳气呃逆 腹胀便溏 恶心呕吐 吞酸吐酸 C 诊断学
50 脾不统血证中难以见到的症状是 皮肤紫色斑块 面白或萎黄 头晕、目眩 口臭龈肿齿衄 疲乏、气短 D 诊断学
51 脾胃气虚病人多见:() 面色萎黄 面黄虚浮 面目一身俱黄 面色青黄 以上都不是 A 诊断学
52 脾胃气虚可见() 厌食,兼见嗳气酸腐 食少兼见腹胀便溏 厌油食,渐渐黄疸胁痛 食少,渐渐头身困重 嗜食异物 B 诊断学
53 脾胃湿热则:() 口淡乏味 口甜粘腻 口中酸馊 口中泛酸 口苦 B 诊断学
54 脾胃湿热证可见 舌淡胖苔白润滑 舌质红苔黄厚腻 舌边青或有瘀点 舌红少苔有裂纹 舌淡红苔白腻 B 诊断学
55 脾胃虚寒导致的腹痛是 少腹冷痛,牵引阴部 小腹刺痛,经血紫暗 小腹胀痛,尿频灼痛 大腹隐痛,喜温喜按 胁胀腹痛,泻后痛减 D 诊断学
56 脾胃虚弱,气血不足多见 眉间、鼻根、唇周青紫 面色苍黄 面色白虚浮 面色青灰,肢冷脉微 面色萎黄 E 诊断学
57 呕吐物酸腐夹杂不消物食物,多属:() 肝胃郁热 热呕 食积 寒呕 痰饮 C 诊断学
58 判断病邪的性质,主要依据 舌体的颜色 舌苔的厚薄 舌体的动态 舌苔的颜色 舌下络脉 D 诊断学
59 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是 病史 体征 C 诊断学
60 判断难以精确表达的模糊信息的中医诊断思维方法,属 类比法 模糊判断法 演绎法 反证法 其他思维方法 B 诊断学
61 判断血的亏虚与否,可以依据 舌体的颜色 舌苔的厚薄 舌体的动态 舌苔的颜色 舌下络脉 A 诊断学
62 皮肤生白色小疱疹,晶莹如粟,颗粒清楚,诊断为 天花 水痘 湿疹 热气疮 C 诊断学
63 气分证的临床表现是 身热夜甚,神昏谵语,舌质红绛 发热汗出,口渴尿黄,便秘腹胀,脉沉实 高热口渴,烦躁,斑疹密布,舌绛苔黄 身热烦渴,汗大出,谵语,舌质绛紫 身热夜甚,五心烦热,形体干瘦 B 诊断学
64 气分证的主要病机是 温热袭表,肺卫失宣 邪热壅肺,肺气郁闭 温邪入 热灼营阴,心神被扰 温邪入血,动血动风 C 诊断学
65 气逆证的发生,下列哪项最不可能:() C 诊断学
66 气随血脱证是指:() 大失血伴有面色苍白,四肢厥冷,大汗淋漓,脉微欲绝 冷汗淋漓,味淡而微粘,胃寒肢冷,口不渴或喜热饮,呼吸气微,面色苍白,舌淡而渴,脉微欲绝 大吐泻伴身热恶热,躁妄不安,口渴喜冷饮,面色潮红,舌干无津,脉细数疾而按之无力 崩漏出血伴气短,倦怠乏力,面色白而无华,舌淡,脉细弱 发热,卒然昏倒,汗出不止,口渴,气急,甚或昏迷惊厥,舌绛干燥,脉濡数 A 诊断学
67 气虚证的舌象脉象是:() 舌淡苔白,脉虚无力 舌淡瘦薄少苔,脉细 舌淡红,苔薄白,脉缓 舌淡胖,苔白滑,脉沉迟 舌淡胖,苔白滑,脉细迟 A 诊断学
68 气虚证一般不出现于下列哪些脏腑:() 脾胃 心肺 肝肾 肺肾 脾肺 E 诊断学
69 气血亏虚、阴液亏损可见 痿软舌 强硬舌 歪斜舌 颤动舌 吐弄舌 A 诊断学
70 气血亏虚可见 头晕头痛,痛有定处 头晕胀痛,头重脚轻 头晕面白,神疲体倦 头晕且重,如物裹缠 头晕胀痛,面红目赤 C 诊断学
71 气血两虚或阳虚可见 淡白舌 红舌 绛舌 紫舌 裂纹舌 A 诊断学
72 气血两虚证可见:() 濡脉 弱脉 两者均有 两者均无 C 诊断学
73 脾胃虚弱而致脘腹疼痛的特点是:() 隐隐作痛 痛如刀绞 冷痛喜温 胀满疼痛 走窜不定 A 诊断学
74 脾虚水湿内盛可见 苍老舌 痿软舌 胖大舌 吐弄舌 齿痕舌 C 诊断学
75 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中不易见到的症状是 腹痛绵绵,喜温喜按 面白少华,口淡不渴 便溏不爽,色黄如糜 白带清稀,量多气腥 畏寒怕冷,四肢不温 C 诊断学
76 痞是:() 心下按之硬而痛 心下满,按之柔软无压痛 腹内有块,按之坚硬,推之不移,痛有定处 肿块时聚时散,或按之无形,痛无定处 腹有结聚,按之硬,可移动聚散的。 B 诊断学
77 平人与四季相适应的自身脉象调节表现为 春弦、夏洪、秋毛、冬石 春弦、夏毛、秋钩、冬石 春钩、夏弦、秋毛、冬石 春钩、夏弦、秋石、冬毛 春毛、夏钩、秋石、冬毛 A 诊断学
78 气从胃中上逆出咽喉而发声短频者,称 呃逆 太息 干呕 嗳气 恶心 A 诊断学
79 气滞引起的疼痛特点是 隐痛 重痛 掣痛 胀痛 刺痛 D 诊断学
80 气滞证的临床表现是 头晕眼花 嗳气恶心 腹部坠胀 胀闷疼痛 手足发麻 D 诊断学
81 气滞证的疼痛特点,不包括下列哪项:() 按之一般有形 部位多不固定 随情绪而增减 症状时轻时重 随“气行”觉舒 A 诊断学
82 气滞致痛多为 灼痛 窜痛 空痛 重痛 刺痛 B 诊断学
83 前额连眉棱骨疼痛,属于() 督脉 少阳经 太阳经 阳明经 厥阴经 D 诊断学
84 前额连眉棱骨痛者,多见于 太阳经头痛 少阳经头痛 阳明经头痛 厥阴经头痛 少阴经头痛 C 诊断学
85 前胸高突,呼吸气喘,叩之膨膨然音清者,为 肺胀 饮停胸胁 真心痛 心气虚 胸部外伤 A 诊断学
86 切诊包括 问诊 按诊 脉诊 拍诊 A 诊断学
87 轻取即得的脉象,以下除……以外均是:() 浮脉 濡脉 洪脉 牢脉 芤脉 D 诊断学
88 轻取即得的脉象,以下除哪一项以外均是 浮脉 濡脉 洪脉 牢脉 芤脉 D 诊断学
89 气营同病的临床表现是 身热夜甚,神昏谵语,舌质红绛 发热汗出,口渴尿黄,便秘腹胀,脉沉实 高热口渴,烦躁,斑疹密布,舌绛苔黄 身热烦渴,汗大出,谵语,舌质绛紫 身热夜甚,五心烦热,形体干瘦 C 诊断学
90 气郁痰凝,蒙蔽神明可致下列何种证候: 痰火扰神证 痰蒙心神证 心阳虚脱证 心火上炎证 瘀阻脑络证 A 诊断学
91 气滞所致的疼痛性质为() 刺痛 胀痛 著痛 酸痛 冷痛 B 诊断学
92 气滞血瘀、精伤、血少之证往往见 涩脉 实脉 革脉 弦脉 促脉 A 诊断学
93 气滞血瘀的病证可见 革脉 虚脉 涩脉 疾脉 实脉 C 诊断学
94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之证往往见:() 涩脉 实脉 革脉 弦脉 促脉 A 诊断学
95 确认真热假寒证的最主要依据是: 脉数而沉 面色赤 身灼肢厥 咽干口渴 胸腹灼热 E 诊断学
96 热极生风证的临床表现是 持续低热,手足蠕动,舌绛少苔 突然昏仆,半身不遂,口眼歪斜 筋脉拘急,肌肉掣动,肢体麻木 两目上视,角弓反张,高热神昏 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口吐涎沫 D 诊断学
97 热极生风证中动风表现的特点是 手足震颤 肢体麻木 手足蠕动 四肢抽搐 肌肉瞤动 D 诊断学
98 热结肠胃,痰食壅积,经脉阻滞,气血不能畅达,致倦怠懒言,身体羸瘦,脉象沉细。此为 真寒假热 真热假寒 真实假虚 真虚假实 不虚不实 C 诊断学
99 热入营分证的口渴特点是 渴欲饮冷 但欲漱水不欲咽 口渴引饮 口不甚渴 饮入即吐 D 诊断学
100 热入营血,营阴被耗可见 舌红绛苔黄燥 舌红绛苔黄腻 舌淡苔灰黑润 舌红绛少苔 舌红绛苔黄白相兼 D 诊断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