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| Question | Answer | Category |
---|---|---|---|
1 | 中医处理骨折的原则是________。 | 动静结合 | 外科学 |
2 | 托里法常用于疮疡的____阶段。 | 溃脓期 | 外科学 |
3 | 疖肿初起治疗以____为主。 | 清热解毒 | 外科学 |
4 | 疮疡已溃,脓出清稀者多属____。 | 气虚 | 外科学 |
5 | 肿块不痛质软属____类病变。 | 脂肪瘤 | 外科学 |
6 | 肛门周围瘙痒多由____引起。 | 湿热下注 | 外科学 |
7 | 外科用药膏常需具备清热解毒及____作用。 | 生肌 | 外科学 |
8 | 瘰疬为颈部慢性肿块,多属____。 | 痰核结聚 | 外科学 |
9 | 肛周脓肿形成后如未及时处理,易转为____。 | 肛瘘 | 外科学 |
10 | 外科辨证中漫肿无头属________。 | 阴证 | 外科学 |
11 | 刀伤止血中医常用____药。 | 化瘀止血 | 外科学 |
12 | 疮疡溃后恶臭为________。 | 腐败之象 | 外科学 |
13 | 痔疮出血量多应选用____药。 | 凉血止血 | 外科学 |
14 | 乳痈初起肿块疼痛明显应____治疗。 | 内外兼施 | 外科学 |
15 | 疮疡中最重的一类是____。 | 发背 | 外科学 |
16 | 治疗乳腺纤维腺瘤中医称为________。 | 乳癖 | 外科学 |
17 | “疮疡初起,切忌________。” | 过度按摩 | 外科学 |
18 | 痈的治疗,初期宜________。 | 清热解毒 | 外科学 |
19 | 治疗术后失眠多从________论治。 | 心脾两虚 | 外科学 |
20 | 中医治疗阑尾炎以________为主。 | 清热解毒 | 外科学 |
21 | 肛周皮肤潮红瘙痒为____。 | 湿热下注 | 外科学 |
22 | 瘰疬初起,多用________内服。 | 清热散结 | 外科学 |
23 | “疔疮入脑”多发于________。 | 面部三角 | 外科学 |
24 | “寒湿阻络,气滞血瘀”,可见于________。 | 瘿瘤初起 | 外科学 |
25 | 疖肿属于中医的____范畴。 | 热毒疮疡 | 外科学 |
26 | 肛瘘属慢性病变,主要病因是____。 | 湿热下注 | 外科学 |
27 | 疮疡早期消散常用的方法是____。 | 以毒攻毒 | 外科学 |
28 | 流火多因湿热下注,属____。 | 火毒内蕴 | 外科学 |
29 | 内痔突出不回可用____法进行处理。 | 托法 | 外科学 |
30 | 疮口红嫩、痛减脓清,为________表现。 | 趋向痊愈 | 外科学 |
31 | 中医外治法分为膏贴、熏洗、____等。 | 坐浴 | 外科学 |
32 | 手术创面处理讲究____与保护。 | 清洁 | 外科学 |
33 | 中医治疗肛瘘多采用________。 | 手术挂线 | 外科学 |
34 | 湿疹表现为红斑、水疱、脱屑和____。 | 瘙痒 | 外科学 |
35 | 热毒蕴结,皮肤红肿灼热,多属____。 | 痈肿 | 外科学 |
36 | 痔核外露不回纳需行____手术。 | 手术切除 | 外科学 |
37 | 腋下恶臭属中医的____范畴。 | 腋臭 | 外科学 |
38 | 治疗外伤出血可用________粉。 | 云南白药 | 外科学 |
39 | 脱肛属中医的____病类。 | 肛脱 | 外科学 |
40 | 肛门周围瘙痒剧烈者常为____所致。 | 湿热下注 | 外科学 |
41 | 《疮疡全书》对外科病证的分类标准主要依据____。 | 病机 | 外科学 |
42 | 手术创口红肿热痛者,属________感染。 | 外感热毒 | 外科学 |
43 | 乳痈未溃时忌食____。 | 辛辣食物 | 外科学 |
44 | 治疗疝气疼痛的常用方剂是________。 | 天台乌药散 | 外科学 |
45 | “阴虚火旺、痰火互结”,常见于________。 | 瘰疬顽固 | 外科学 |
46 | 术后粘连常用________疗法。 | 理气活血 | 外科学 |
47 | 毒疮合并寒战高热多为____毒盛。 | 火毒 | 外科学 |
48 | 顽固性湿疹常与____体质有关。 | 湿热 | 外科学 |
49 | 中医治疗甲状腺瘤多从________论治。 | 痰瘀互结 | 外科学 |
50 | 外科“发背”属于________范畴。 | 热毒痈疽 | 外科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