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 舌淡白无华多属_ | 血虚 | 诊断学 |
2 | 脉象弱脉多见于_ | 阳虚 | 诊断学 |
3 | 问诊内容中,“问小便”可辨识________。 | 肾气盛衰 | 诊断学 |
4 | 面色红赤,舌红脉数,多属________证。 | 实热内盛 | 诊断学 |
5 | 问及“入睡困难,夜多梦”,多与________有关。 | 心肝不和 | 诊断学 |
6 | “眼睑浮肿,尿少”提示水湿为患,多属________。 | 脾阳不运 | 诊断学 |
7 | 病人呼吸短促,不能平卧,属________。 | 肺气不利 | 诊断学 |
8 | 观察嘴唇颜色可辅助诊断_ | 血分病 | 诊断学 |
9 | “按之痛剧”常为________之象。 | 实证 | 诊断学 |
10 | 夜间发热,手足心热,属________。 | 阴虚发热 | 诊断学 |
11 | 舌苔黄厚干燥多属_ | 实热伤津 | 诊断学 |
12 | 问汗的多少和时间可判断________状态。 | 卫气营血 | 诊断学 |
13 | 情绪抑郁,脉弦细,舌暗红,为________表现。 | 肝郁血虚 | 诊断学 |
14 | “面色苍白,唇甲无华”,提示________。 | 血虚 | 诊断学 |
15 | “食少便溏,四肢乏力”,为________。 | 脾虚 | 诊断学 |
16 | 脉象弦滑数多见于_并痰热 | 肝火 | 诊断学 |
17 | 如出现“脉沉细、夜尿频繁”,多为________。 | 肾阳虚 | 诊断学 |
18 | 舌苔发黑常见于________重病。 | 热盛伤阴 | 诊断学 |
19 | 病人面色潮红、午后发热,应考虑________。 | 阴虚潮热 | 诊断学 |
20 | “脉缓无力”为________脉象特征。 | 虚寒 | 诊断学 |
21 | 舌苔灰黑湿润多提示_ | 寒湿内停 | 诊断学 |
22 | 脉象虚大无根多见于_ | 元气欲脱 | 诊断学 |
23 | 咳嗽声重浊多属_ | 痰湿 | 诊断学 |
24 | 诊断时触腹有拒按之感,属________。 | 实证 | 诊断学 |
25 | “咳嗽声重痰黄”,多属________。 | 肺热咳嗽 | 诊断学 |
26 | 脉象缓脉多见于_ | 湿证 | 诊断学 |
27 | 问胸胁胀痛多考虑_ | 肝郁 | 诊断学 |
28 | 脉象滑数多见于_ | 痰热 | 诊断学 |
29 | 若“咳嗽痰黄、口干咽痛”,多属________。 | 肺热咳嗽 | 诊断学 |
30 | 望诊时“望神”可判断病人之________状况。 | 精气神 | 诊断学 |
31 | 气短乏力,舌淡苔薄,为________表现。 | 气虚证 | 诊断学 |
32 | 脉来如珠滚盘,称为________。 | 滑脉 | 诊断学 |
33 | “面黄肌瘦,舌淡苔薄”,最可能是________。 | 脾虚失运 | 诊断学 |
34 | 问病者饮食情况属中医诊断中之________内容。 | 问饮食 | 诊断学 |
35 | 小便频数清长,为________。 | 肾气不足 | 诊断学 |
36 | 脉象革脉多见于_ | 亡血失精 | 诊断学 |
37 | “腹泻不止,完谷不化”,多为________。 | 脾阳虚弱 | 诊断学 |
38 | 舌苔白厚而干多属_ | 寒凝化热 | 诊断学 |
39 | 问饮食偏嗜可了解_病变 | 脾胃 | 诊断学 |
40 | “发热不扬,四肢沉重”,是________。 | 湿困肌表 | 诊断学 |
41 | “耳鸣如潮,腰膝酸软”,提示________。 | 肾阴虚 | 诊断学 |
42 | 观察患者的面色、舌苔等属于________。 | 望诊内容 | 诊断学 |
43 | “头昏目眩,舌淡脉细”,提示________。 | 血虚生风 | 诊断学 |
44 | 脉象洪大常见于_ | 实热证 | 诊断学 |
45 | 手足不温,怕冷,属于________的典型症状。 | 阳虚 | 诊断学 |
46 | 脉象芤脉多见于_ | 失血 | 诊断学 |
47 | 切诊中最常用的是________法。 | 脉诊 | 诊断学 |
48 | 中医“六经辨证”常用于________病证。 | 外感热病 | 诊断学 |
49 | 脉象浮紧多见于_ | 表寒实证 | 诊断学 |
50 | 面色黯淡无华,为________所致。 | 气血虚 | 诊断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