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Question A B C D E Answer Category
1 中医认为梅毒的病因病机为 淫秽疫毒与湿热、风邪杂合所致 湿热秽浊之邪侵及肝经、下注阴部 湿热秽浊之邪由下焦前阴入侵,阻于膀胱及肝经 秽浊之毒酿生湿热,下注皮肤粘膜 下焦湿热导致膀胱功能失调,三焦水道通调不利 A 外科学
2 临床上一期梅毒常辨为 血热蕴毒证 毒结筋骨证 肝经湿热证 肝肾亏损证 心肾亏虚证 C 外科学
3 二期梅毒临床上常辨为 肝经湿热证 心肾亏虚证 血热蕴毒证 毒结筋骨证 肝肾亏损证 C 外科学
4 以下哪项属于一期梅毒 扁平湿疣 梅毒性白斑 硬下疳 结节性梅毒疹 以上均不是 C 外科学
5 以下哪项属于梅毒脱发的特点 脱发呈上粗下细的感叹号样 脱发如虫蚀状 头发一般距头皮2~4mm处折断 脱发后头发参差不齐 以上均不是 B 外科学
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女性慢性淋病的表现 外阴红肿、灼痛,阴道有黄绿色脓性分泌物 严重时可见腹膜炎的症状 前庭大腺红肿热痛 可出现关节疼痛,关节中可有积脓 以上均不是 C 外科学
7 急性淋病临床上常辨为 湿热阻滞证 血热蕴毒证 湿热毒蕴证 阴虚毒恋证 以上均不是 C 外科学
8 慢性淋病临床上常辨为 阴虚湿恋证 阴虚湿热证 阴虚邪恋证 阴虚毒恋证 以上均不是 D 外科学
9 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为 淫秽疫毒与湿热、风邪杂合所致 湿热秽浊之邪侵及肝经、下注阴部 湿热秽浊之邪由下焦前阴入侵,阻于膀胱及肝经 秽浊之毒酿生湿热,下注皮肤粘膜 下焦湿热导致膀胱功能失调,三焦水道通调不利 C 外科学
10 生殖器疱疹的中医病因病机为 淫秽疫毒与湿热、风邪杂合所致 湿热秽浊之邪侵及肝经、下注阴部 湿热秽浊之邪由下焦前阴入侵,阻于膀胱及肝经 秽浊之毒酿生湿热,下注皮肤粘膜 下焦湿热导致膀胱功能失调,三焦水道通调不利 B 外科学
11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为 淫秽疫毒与湿热、风邪杂合所致 湿热秽浊之邪侵及肝经、下注阴部 湿热秽浊之邪由下焦前阴入侵,阻于膀胱及肝经 秽浊之毒酿生湿热,下注皮肤粘膜 下焦湿热导致膀胱功能失调,三焦水道通调不利 E 外科学
12 尖锐湿疣中医属于()范畴 疫疠 扁疾 枯筋箭 瘙疾 疳疮 D 外科学
13 尖锐湿疣好发于 掌跖处 四肢屈侧 四肢伸侧 皮肤粘膜交界处 胸背部 D 外科学
14 尖锐湿疣西医认为是感染 疱疹病毒 人类乳头瘤病毒 痘病毒 小RNA病毒 副粘病毒 B 外科学
15 尖锐湿疣发病的潜伏期约为 5~6周 3~4周 1~12个月 5~6个月 2~7个月 C 外科学
16 下列哪一项为尖锐湿疣的中医病因病机 湿热秽浊之邪由下焦前阴入侵,阻于膀胱及肝经 湿热秽浊之邪侵及肝经、下注阴部 风热毒邪搏于肌肤而生 秽浊之毒酿生湿热,下注皮肤粘膜 淫秽疫毒与湿热、风邪杂合所致 D 外科学
17 以下哪项为尖锐湿疣的皮损特点 皮损为白色或淡红色小丘疹,表面光滑如鱼子状 皮损呈菜花状增生,触之易出血,肿块质地坚硬 皮损为有蒂或无蒂的淡红色或污秽的表皮赘生物,形态多样,可呈菜花状,但柔软 珍珠状半透明小丘疹,呈半球状、圆锥状或不规则状 皮损为成片或成簇分布、扁平而湿润的丘疹,表面光滑 C 外科学
18 四妙勇安汤治疗脱疽适用于 寒湿阻络证 血脉瘀阻证 气血两虚型 热毒伤阴证 湿热毒盛证 E 外科学
19 治疗脱疽的基本原则是 活血化瘀 疏风清热 清热凉血 疏肝行气 益气活血 A 外科学
20 下列哪项不是脱疽早期的表现 患肢发凉 患肢麻木 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间歇性跛行 静止痛 E 外科学
21 以下哪种疾病易引起肺梗塞 廉疮 脱疽 股肿 浅静脉炎 褥疮 C 外科学
22 廉疮可由下列哪些原因引起 长期站立负重 虫咬 局部皮肤破损 湿疹及过敏性皮炎 外伤 A 外科学
23 廉疮疮面有较多腐肉,外用药宜选 红油膏 七二丹 九一丹 白玉膏 生肌玉红膏 B 外科学
24 廉疮的病因病机是 久病气血亏虚,不能营养肌肤 气血失和,经脉阻滞,气血凝结 湿热下注,瘀血凝滞经络 气血失和,风寒痰浊凝聚 寒湿凝聚经络,闭塞不通,气血运行不畅 C 外科学
25 臃疮创面流水潮红,周围皮肤红肿痒痛,治疗宜用 草薛化毒汤 二妙丸和五神汤 黄连解毒汤 五神汤 三妙散 B 外科学
26 下列哪一项与廉疮关系最密切 好发于易受压迫及磨擦的部位 气血亏虚,或因局部受压,肌肤失养 多由湿热下注,瘀血凝滞经络所致 好发于儿童与少年 痰浊凝聚,风寒侵袭是病因 C 外科学
27 股肿多发生于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胸壁静脉 颈静脉 面部静脉 B 外科学
28 脱疽的好发部位是 双侧小腿 四肢末端,以下肢多见 双上肢 足踝部 双手 B 外科学
29 廉疮的好发部位是 前臂下1/3 足部 臀部 小腿下1/3 膝内侧 D 外科学
30 某男,32岁。右下肢麻木、发凉、怕冷2年,每行走约1km需停下休息。体格检查:右下肢皮温较对侧低,色泽苍白,右足背动脉搏动减弱。诊断考虑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大动脉炎 右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右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A 外科学
31 某男,35岁。吸烟15年,出现右下肢麻木、发凉、间歇性跛行8年。患者初次就诊时,下列哪项措施最重要 使用抗生素 使用激素 使用免疫抑制剂 嘱患者保暖 嘱患者戒烟 E 外科学
32 病人患肢暗红,足背汗毛脱落,趾甲变厚,足背动脉搏动消失;患肢持续性静止痛,夜间为重,甚则抱膝而坐。舌质红或紫暗,脉沉细而涩,治法是 清热解毒止痛 温阳通脉散寒 活血通络止痛 升提补气养血 以上都不是 C 外科学
33 脱疽湿热毒盛证的治法是 活血通络止痛 温阳通脉、散寒止痛 利湿、活血化瘀 补气养血止痛 以上都不是 C 外科学
34 脱疽病人久病面容萎黄,消瘦,患肢肌肉萎缩,皮肤干燥脱屑,趾甲干燥肥厚,趾部坏死组织脱落后,创面生长缓慢,舌淡,脉沉细弱。其治法应为 温阳通脉散寒 活血通络止痛 温补肾阳 补气养血为主 以上都不是 D 外科学
35 廉疮若见则提示发生癌变 溃疡多年不愈 伴有静脉曲张 溃疡状如火山 疮面肉色灰白 以上都不是 C 外科学
36 筋瘤病人久站时瘤体增大,下肢下坠不适感加重。伴气短乏力,腰酸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无力。证属 寒湿凝筋证 外伤瘀滞证 湿热蕴结证 劳倦伤气证 以上都不是 D 外科学
37 筋瘤病人下肢青筋盘曲,状如蚯蚓,表面色青紫,患肢偶有肿胀疼痛。舌有瘀点,脉细涩。证属 外伤瘀滞证 寒湿凝筋证 劳倦伤气证 湿热蕴结证 以上都不是 A 外科学
38 股肿最危险的并发症为 局部疼痛 发热 肺栓塞 水肿 患肢增粗 C 外科学
39 股肿后期的治法为 和营活血,清热利湿 清热利湿,活血通络 益气健脾,祛湿通络 凉血清热,活血通络 化痰软坚,利水消肿 C 外科学
40 关于脱疽寒湿阻络证的症状错误的是 间歇性跛行 肢体寒冷 苍白 静息痛 趾阳脉搏动减弱 D 外科学
41 可作为股肿发病原因的是 吸烟 寒冷 长期站立 创伤或产后 静脉注射药液 D 外科学
42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病原因是 寒湿之邪外侵 湿热之邪外侵 外感风热之邪 肝肾不足,气虚血亏 肺胃积热下迫 B 外科学
43 股肿早期的治法为 活血化瘀,清热利湿 清热利湿,理气活血 温阳利水,活血化瘀 凉血清热,活血通络 化痰软坚,利水消肿 A 外科学
44 脱疽因寒湿而引发者,其初起的脉象多数是 弦细而迟 细数 迟弱欲绝 结代 细而迟 E 外科学
45 脱疽初期,患者的足背动脉的脉象多数是 弦细而迟 细数 迟弱欲绝 结代 细而迟 A 外科学
46 脱疽发病的主要病因是 寒湿之邪 肾阴不足 气滞血瘀 痰凝阻络 血虚瘀阻 A 外科学
47 股肿发病的主要病因是 寒湿之邪 肾阴不足 气滞血瘀 痰凝阻络 血虚瘀阻 C 外科学
48 脱疽血脉瘀阻证的主要表现为 患肢疼痛持续不止,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患肢麻木、发凉,色苍白,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患趾紫黑溃烂,舌质红,苔黄腻,脉数 患趾紫暗,遇冷变色,变为苍白、紫暗、潮红等颜色 患趾溃烂、色苍白,创面久不愈合,舌淡胖,脉细无力 A 外科学
49 脱疽湿热毒盛证的主要表现为 患肢疼痛持续不止,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患肢麻木、发凉,色苍白,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患趾紫黑溃烂,舌质红,苔黄腻,脉数 患趾紫暗,遇冷变色,变为苍白、紫暗、潮红等颜色 患趾溃烂、色苍白,创面久不愈合,舌淡胖,脉细无力 C 外科学
50 筋瘤好发于 四肢末梢 小腿下部 下肢 四肢或胸壁 以上都不是 C 外科学
51 血栓性浅静脉炎好发于 四肢末梢 小腿下部 下肢 四肢或胸壁 以上都不是 D 外科学
52 静脉疾病的最常见症状是 溃疡 肿胀 发凉、麻木 发热 以上都不是 B 外科学
53 动脉疾病的最常见症状是 溃疡 肿胀 发凉、麻木 发热 以上都不是 C 外科学
54 股肿的主要表现是 肢体水肿 肤温升高 廉疮 肤温降低 肤色紫暗 A 外科学
55 脱疽早期的主要表现是 肢体水肿 肤温升高 廉疮 肤温降低 肤色紫暗 D 外科学
56 脱疽好发于 四肢末梢 小腿下部 骶尾部 髋部 脊背部 A 外科学
57 廉疮好发于 四肢末梢 小腿下部 骶尾部 髋部 脊背部 B 外科学
58 脱疽患者表现为患肢暗红、紫红或青紫,足背汗毛脱落,皮肤、肌肉萎缩,趾甲变厚,足背动脉搏动消失。患肢疼痛,以夜间为甚,证属 寒湿阻络证 血脉瘀阻证 湿热毒盛证 气阴两虚证 热毒伤阴证 B 外科学
59 脱疽患者表现为面容憔悴、萎黄,消瘦,五心烦热,渴不欲饮,患肢肌肉萎缩,皮肤干燥脱屑,趾甲干燥肥厚,创面生长缓慢,肉芽淡而不鲜。证属 寒湿阻络证 血脉瘀阻证 湿热毒盛证 气阴两虚证 热毒伤阴证 D 外科学
60 下列何种毒蛇不属于血循环毒类 金环蛇 烙铁头蛇 竹叶青蛇 尖吻蝮蛇 蜂蛇 A 外科学
61 干燥蛇毒的毒力保持时间为 24小时 15~30天 3~6个月 5~10年 25年以上 E 外科学
62 毒蛇咬伤后,下列局部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早期结扎 扩创排毒 艾灸法 烧灼法 封闭疗法 C 外科学
63 蛇伤扩创排毒时,下列处理错误的是 沿牙痕纵行切开 作十字形切开 取出遗留的毒牙 伤口流血不止,仍可切开 切开后,用双氧水反复冲洗 D 外科学
64 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为 24小时 2~3天 4~14天 20~30天 2~6个月 C 外科学
65 破伤风前驱期不应有的症状是 头痛、头晕 乏力、多汗 烦躁、打呵欠 咀嚼无力 张口困难 E 外科学
66 破伤风发作期最先出现的症状是 苦笑面容 张口困难 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 手足抽搐 B 外科学
67 治疗破伤风之风毒人里证,可采用的方剂为 玉真散 五虎追风散 牵正散 木萸散 沙参麦冬汤 D 外科学
68 急性阑尾炎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 首位 第二位 第三位 第四位 第五位 A 外科学
69 最早见“肠痈”病名记载的医学著作是 《金匮要略》 《五十二病方》 《诸病源候论》 《刘涓子鬼遗方》 《素问·厥论》 E 外科学
70 冻疮病名始见于 《黄帝内经》 《刘涓子鬼遗方》 《疮疡经验全书》 《诸病源候论》 《五十二病方》 D 外科学
71 Ⅱ度冻疮损伤一般深及 表皮层 真皮层 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 肌肉 骨骼 B 外科学
72 重度烧伤患者发生休克的时间一般为 12小时之内 24小时之内 36小时之内 48小时之内 72小时之内 D 外科学
73 五指并拢时,一只手掌的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 0.005 0.01 0.02 0.05 0.09 B 外科学
74 中度烧伤是 总面积在31%~50% III度烧伤在11%~20% IⅡ度烧伤在11%~30% II度烧伤在10%以下 小儿I度烧伤在5%~10% C 外科学
75 属神经毒类的毒蛇是 蜂蛇 竹叶青蛇 尖吻蝮蛇 海蛇 眼镜蛇 D 外科学
76 蛇伤危重症患者肾衰早期可采用的方剂为 清营汤 黄连解毒汤 五味消毒饮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以上都不是 D 外科学
77 蛇伤呼吸衰竭时,下列具有兴奋膈肌作用的方剂是 小陷胸汤 三拗汤 甘露消毒丹 补中益气汤 以上都不是 B 外科学
78 主要成分是神经毒的蛇毒,中医称为 风毒 热毒 火毒 风火毒 以上都不是 A 外科学
79 草药外敷治蛇伤,可以引起发泡的草药是 半边莲 七叶一枝花 鹅不食草 芙蓉叶 以上都不是 C 外科学
80 破伤风潜伏期的最短时间为 12小时 24小时 3~5天 4~14天 以上都不是 B 外科学
81 下列何项非破伤风的临床特点 肌肉强直性痉挛 肌肉阵发性抽搐 发作期神志不清 发作期排尿困难 以上都不是 C 外科学
82 治疗破伤风严重性痉挛的常用药物是 安定口服或静脉注射 鲁米那钠肌注 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 冬眠一号肌注 以上都不是 D 外科学
83 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的急腹症,应该首先考虑为 胃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右侧输尿管结石 急性阑尾炎 急性胆囊炎、胆石症 以上都不是 C 外科学
84 急性阑尾炎行胃肠减压术的指征是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 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伴有肠麻痹 以上都不是 D 外科学
85 属寒凝血瘀证的冻疮患者,内服方剂可采用 当归四逆汤或桂枝加当归汤 四逆加人参汤或参附汤加味 四妙勇安汤 人参养荣汤或八珍汤合桂枝汤 托里消毒散或参苓白术散 A 外科学
86 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依据是 右侧腹痛,伴恶寒、发热 右下腹痛突然而剧烈,检查发现右侧囊性肿物 突发性右下腹绞痛,腹软,肾区叩痛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,局限性右下腹压痛、拒按 阵发性右侧腹部疼痛,伴恶心欲呕 D 外科学
87 Ⅱ度冻疮的疮面表现为 皮肤红斑、水肿 皮肤红肿显著,有水疱或大疱 皮肤发黑或紫黑 组织坏疽 以上都不是 B 外科学
88 严重全身性冻疮在急救复温时不宜采用 用38℃~42℃恒温热水浸泡伤肢或全身 给予姜汤、糖水、茶水等温热饮料 静脉输入低于37℃以内的加温葡萄糖溶液 采用雪搓、火烤或冷水浴 以上都不是 D 外科学
89 按照中国九分法计算烧伤面积,双上肢占 0.045 0.09 0.18 0.36 以上都不是 C 外科学
90 浅Ⅱ度烧伤创面无感染时的愈合时间为 2~3天 3~5天 7~14天 21~28天 以上都不是 C 外科学
91 会阴部烧伤,常采用的外治方法为 湿敷疗法 包扎疗法 湿润疗法 暴露疗法 以上都不是 D 外科学
92 成人II度烧伤面积在21%~28%属于 轻度烧伤 中度烧伤 重度烧伤 特重烧伤 严重烧伤 D 外科学
93 成人烧伤总面积在60%~65%属于 轻度烧伤 中度烧伤 重度烧伤 特重烧伤 严重烧伤 D 外科学
94 主要含神经毒的毒蛇是 竹叶青蛇 尖吻蝮蛇 眼镜王蛇 烙铁头蛇 银环蛇 E 外科学
95 属寒盛阳衰证的冻疮患者,内服方剂可采用 当归四逆汤或桂枝加当归汤 四逆加人参汤或参附汤加味 四妙勇安汤 人参养荣汤或八珍汤合桂枝汤 托里消毒散或参苓白术散 B 外科学
96 属气血虚瘀证的冻疮患者,内服方剂可采用 当归四逆汤或桂枝加当归汤 四逆加人参汤或参附汤加味 四妙勇安汤 人参养荣汤或八珍汤合桂枝汤 托里消毒散或参苓白术散 D 外科学
97 按中国九分法,双上肢烧伤面积为 2×9%=18% 3×9%=27% 4×9%=36% 5×9%+1%=46% 5×9%-1%=44% A 外科学
98 按中国九分法,双下肢包括臀部烧伤面积为 2×9%=18% 3×9%=27% 4×9%=36% 5×9%+1%=46% 5×9%-1%=44% D 外科学
99 按中国九分法,躯干前后包括外阴部烧伤面积为 2×9%=18% 3×9%=27% 4×9%=36% 5×9%+1%=46% 5×9%-1%=44% B 外科学
100 成人III度烧伤面积在11%~20%属于 轻度烧伤 中度烧伤 重度烧伤 特重烧伤 严重烧伤 C 外科学